首页 国内资讯 湖南隆回:前赴后继为扶贫 以民为本献真情

湖南隆回:前赴后继为扶贫 以民为本献真情

那拉君嘉 2020/7/9 14:40:12

正如扶贫队员康钦元在他的《述职报告》中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贫困村的村民和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石托村是隆回县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自2018年3月28日开始,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先后组建了两轮驻村工作队,他们前赴后继,为了石托的未来尽显自己之所能。

工作下沉,民情了然于胸

驻村后,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村展开地毯式的走访调查。各项证件及家庭状况全都拍照并做好记录,充分掌握每户贫困家庭第一手最准确的信息资料,完善建档立卡。工作队还利用“无人机”对全村的道路、水渠、耕地、水库、房屋等地形地貌进行航拍,建立了别具特色的精准帮扶电子系统。

每家建档立卡户家门口都粘贴了一块结对帮扶信息牌,贫困户主与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贫困户家庭的人口数等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乡亲们看着队员前额的“汗水”,他们觉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景,或许很快就能实现了。

党建为先,激发内生动力

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以脱贫攻坚、组织建设等内容为主题,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党员活动。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模式开展党组织生话,将主题党日活动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党员组织活动相互融合,形成了接地气、有实效、得人心的组织生活模式,极大地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应验了那句“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年度石托村党支部被评为全镇“村级绩效考核评估与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软弱涣散组织”成功摘帽。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打井取水,改善民生民利

“以前我们是下雨天喝泥水,农作时喝农药水,久晴时喝腥水,久旱时靠送水。”聊起当年吃水的场景,村主任陈仲南仍心有余悸。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决心要把“清水”带到石托村。

2018年5月,省厅派出的地质找水专家与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为村里新开挖了两口高标准深井,成功解决了石托村的饮水难题。经检测,石托村两口新井井水锶含量接近矿泉水标准,有产业开发的可能性。目前,深圳商会已经与石托村已达成合作意向,开发富锶矿泉水项目,陈仲南告诉记者。

此外,石托村还将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规划优先助力脱贫攻坚,从长远谋划村庄发展,突出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重点。“路通了,水清了,灯亮了,村子变美了。”这是石托村村民两年多来,最直观的感受。

产业“活水”,群众“腰包”鼓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年多来,工作队通过“造血式”产业扶贫为石托村引来“活水”,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村民陈海华早年在外打工。2006年4月,回到石托村投资创办鸵鸟养殖基地。但是,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缺乏资金。2018年,驻村工作队进驻石托村后,陈海华看到了希望,工作队经过多次研判商讨,大胆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5万元支持他升级扩建了鸵鸟生态养殖基地,助力陈海华重燃了“鸵鸟梦”。见到记者,陈海华取了一枚鸵鸟蛋说,“这个蛋有两斤八两,一个鸵鸟蛋可以卖130多元,效益很可观,销路也很好。”幸福的笑容洋溢在陈海华的脸上。

石托村布局了烤烟、水稻规模种植、果蔬生态种植基地、就业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让农户在合作组织、企业组织中获利,实现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上下同心,省厅后盾给力

“工作队员住我村,帮助大家来脱贫,走访困户察实情,深夜加班忙不停,妻儿别离显真情。你们配合很同心,翻天覆地气象新,感谢党政扶贫恩……”这是71岁的村民胡忠国用一首手写的长诗,跟记者谈起驻村工作队,眼里满含“泪水”。

省自然资源厅原厅党组书记、厅长(现任岳阳市委书记)王一鸥多次来到石托村调研驻点村扶贫工作,他时刻牵挂着村里的乡亲们,2019年的大年初一,带着妻儿并自己驱车来到石托村慰问乡亲。2020年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海兵接过厅驻点扶贫的接力棒,在疫情严峻时刻,始终心系驻点村,组织厅党组拨付专项资金帮助石托村抗击疫情,在石托村受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后,又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坚决保卫石托村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省厅曾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子女教育等情况,听取他们对自然资源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为他们送上慰问金。

身负重任,岂可不全心全意

第一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何庆自从进驻石托村后就把村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熟悉的家却变得陌生起来,驻村时间达到600余天,累计走访农户800余次。他说,扶贫工作让他变黑了,糖尿病也加重了,但看到石托村的蜕变和村民满意的欢欣笑容时,心中充满“底气”,为自己能投身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而感到自豪。今年,他新生女儿降临,家庭和工作产生了双重压力,年迈多病的父母、怀孕的妻子、读书的儿子、新生的女儿都让他深知亏欠很多,为了工作,家庭给了他很多支持和理解。

2020年4月28日,现任工作队队长吴方兴接过了何庆的接力棒,他的爱人是省直驻永顺县贫困村工作队队长,他们是全省唯一一对“扶贫队长夫妻”。为打赢打好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吴方兴丝毫不敢放松,生怕毁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刚过不惑之年的赵勇辉在驻村期间组织整理了石托村有史以来最严谨有序的党建资料。2岁的小儿子和年迈的父母都需要他的照顾,军人出身的他把家事和公事安排得井然有序。来石托村扶贫时满头黑发,一年多后,却依稀有白发显现,时光记录了他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同样是军人出身的康钦元负责工作队的内务工作。作为邵阳本地人,他用最乡土的语言、最接地气的姿态,让群众从心里认可工作队的工作。村里有一位老大妈叫陈雨连,患有肠癌,康钦元经常去帮她们家干农活、做家务……他自己都不记得去陈雨连家干过多少次活了。

而徐炜打小在省会长沙城里长大,他时常因为气候和饮食差异而产生不适,但带领石托村脱贫的热情支撑着他完美的做好了纷繁复杂的表格和资料处理工作。心里挂念的是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但是工作中又热情关怀着石托村的孩子们,由他组织建设的石托村“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周杨是2019年初来到石托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博士,刚参加工作的他,直接深入到最基层。他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对扶贫工作内容从生疏到熟练,很快成为了扶贫工作队的中坚力量。

申海建是2019年9月开始成为驻村扶贫队员。他是从事国土规划的高级工程师,从未接触过扶贫工作。驻村之后,他将严谨缜密的专业技术素养全部转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工作队和村民的首肯。家中的妻子无怨无悔地做好家庭支持,除了带好才进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还要照顾因中风偏瘫达半年之久的年迈岳父,让他心中满怀愧疚之情。

在七百多个日夜的风雨兼程中,扶贫队的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用“汗水”、“清水”和“活水”换来了乡亲们幸福的“泪水”!省厅扶贫人前赴后继,耗其所能,尽其全力终于换来了石托村百年之未有之蜕变,换来了一个生态文明、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石托村!(曾诗珈)

阅读 42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