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隆回段吉宏 | 我在澳洲作“联播”

隆回段吉宏 | 我在澳洲作“联播”

醉美隆回西 2022/9/13 10:05:19
一个在澳洲街头免费书写对联的人:

我在澳洲作“联播”
□ 段吉宏

(段 吉 宏,湖 南 省 隆 回 县 横 板 桥 镇 麻 场 人,曾 经 悬 壶 济 世,爱 好 广 泛,喜对联、诗词、书法、考古、根艺、奇石、盆景、雕刻、摄影。对联曾获全国一等奖。被隆回西著名乡贤周玉清誉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从二〇〇五年开始,对联已成为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依然。
初到澳洲时,我多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发展状况,考察了街头、店门、旅游和华侨艺术文化团体。在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刊《邵阳楹联》上刊出了我的第一篇国外纪实文章《中国文化在澳大利亚》,同时一本《澳大利亚纪行》也和读者见了面。
为了更好地融入华人社会,我加入了澳洲诗词楹联协会,八十三岁的乔尚明会长亲自驰车到我家,为我办妥入会手续。我以四尺宣题写一联送他:

结庐傍水依山,送送迎迎龙虎友;
相见谈今论古,忧忧乐乐圣贤心。

他当即回赠我一嵌名联:

吉日良辰,河清海晏;
鸿儒硕学,德厚名尊。


自此,我在澳洲华侨文化圈内有了广泛的活动空间。
二〇一六年底,我再次出行澳洲,行李是二十公斤红纸。我叫女儿在春节前给我申办街头免费撰写三天春联的许可证,政府审批人员一听,连说OK,给我一批就是半年,并嘱咐还可延长。说自从澳洲开国以来,我是第一个在澳洲街头免费书写中国对联的。

在书写过程中,过往各种肤色的人群,都把惊奇的眼光投向了我,观赏的,咨询的,索要的,不计其数,给繁华的街市增添了一道灿烂的景观。有位先生观察了我良久,突然对我说,你是江苏人!我说何以见得?他说自古以来,文出江浙武出湘!我问,先生老家何处?他说,马来西亚。我说也难怪,那只是一般的老黄历了,曾国藩不是能武能文吗?我也是湖南人,这不像湖南人的作品吗?他立时语塞。

事实上他在套近乎,是看中了我的几副宣纸书法作品。说他弟弟妹妹都是文化人,非常喜欢收藏,硬磨软缠,硬是一人拿走了三副。春节后我走在路上,凡见门上贴红了的,不用说,全是我的笔墨。此后,只要我去澳洲过春节,就有许多人向我索要春联,我是有求必应,保证供给。

澳洲的季节与中国相反,澳洲的冬天就是中国的夏天。春节结束后,每天吃过晚餐,我们一群老年华人像往常一样,从各个不同方向来到公园,坐在凳子上一边纳凉,一边谈天说地。当我说到对联时,有位先生搭腔说:“老段啊,原来你会作对联,我告诉你,在那条路的左边,有座房正门口有副对子,作也作得好,写也写得好,值得一看。”他打开手机照片,只见对联曰:
春上篱笆花烂漫;
喜盈庭院燕呢喃。


我说这有什么好,好在哪里?他说,咦,我虽不会作,但还会看的。他笔下结合了澳洲特色,家家都有篱笆,篱笆上都爬满了各种藤蔓,一年四季鲜花开得热烈灿烂,与澳洲人的静谧形成高度反差。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写得十分到位。字用隶书,放得开,收得拢,自成一派,一气呵成,显得节日庄重,联好字佳,互相匹配,当是绝妙之作!

我只是笑而不语,这时他们方才醒悟道:就是你的吧?我只好黙认:那就是我的家,欢迎光临做客!

在“澳洲楹联”群里,以我的作品最多,大家品评赏析,十分热闹。同时,我又大量转发国内名家作品,尤其是我的家乡——湖南邵阳的作品深受欢迎。时间久了,就想参与,于是大有跃跃欲试者。终于在邵阳每半月一期的同题创作作品中,常有澳洲华人的参与,并出现不少优秀作品。如写绥宁寨市,刘芷晴的作品:

一块风流地;
千年故事堆。

写魏午庄故居,段海容的作品:

主人为国封疆去;
老宅对天等信回。

在写宛旦平故居时,竟有四位澳洲作者的作品被评为优秀。

如杜林:
问东人安在;
如南岳长存。

杜红光:
一屋风雷涌;
九州山水惊。

五文东:
小宅已成根据地;
中华不缺继承人。

王锦:
清风不忘东家面;
明月常登故宅门。

我们高兴地看到,对联已经走出中国,进入澳洲,并形成了一种互相交流学习提高的可喜局面。

图片

今年春,因回国不便,我在驻地举办了一次个人对联书法展。根据国情和文化差异,我创作了上百副作品,在其中挑选了五十副,用四尺宣以行楷隶草各种字体书写。于五月十八日借用老年活动中心展出,观赏者华人占半数,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场面热闹,都说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看到中国文化作品展。有行内人士评价我的作品说:对联别具风格,涉猎广,接地气,含义深,大众化,通俗易懂,朴实韵足,字体多样,收放适度,适宜收藏。展出后,我将全部作品免费送与所有在场人员。有的作品多人想要,我就现场多次重复书写。如:

水浅能容月;
山高不碍天。

多积身边小学问;
可成天下大文章。

雨点荷塘千笔动;
风牵柳线满堤摇。

门槛低能招益友;
厅堂矮可坐高人。

好诗每与高人赏;
闲话常和长舌聊。

四季均为修善日;
一生都是读书时。

案头笔墨均相似;
天下文章各不同。

笑为百岁长生药;
诚是一生处世方。

耕心无论早中晚;
种德不分阴雨晴。

图片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对我说:一副文墨双馨的作品,又恰好被一个相匹配者所持有,其作用足可成为他一生的行为道德举止准则。
我还加入了悉尼一个老年周日步行者团队。每到周日,一边步行,一边谈天说地。我常将对联知识和故事参入其中,并事先准备了在不同景点的书法成品对联。如:

老有三分瘦;
行无半点愁。

万里云山路;
一行康乐人。

天浮云彩当撑伞;
人过溪流似跳绳。

羊肠鸟道藤牵手;
瀑畔崖前花吻唇。

当我们走到某个与对联内容相谐的景点,就拿出来合个影,将照片发给家乡,发给亲友,发给祖国。

图片

近来,我将几张有关活动的照片发回家乡。居然一石激起千重浪!民俗研究家易立军先生称我是家乡驻澳大利亚形象大使;家乡的书法家协会要求我着力将家乡书法推向澳洲;我退休医院的同仁们称我是医院的骄傲;原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先生还给我题词“伟大的艺术家”,令我面红耳赤。
我在澳洲作“联播”,现在仅仅是个开始,浇水、中耕、施肥、开花、结果、收获等各个环节,是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过程,我正在依照目标,逐步践行中。
来源:醉美隆回西


阅读 196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