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来自远山的怀念——追记张文峰同志金石桥镇工作印象

来自远山的怀念——追记张文峰同志金石桥镇工作印象

魏源湖畔 2021/11/18 10:23:22

来自远山的怀念

——追记隆回县六都寨镇宣传委员、

人大主席张文峰同志金石桥工作印象

文/阳琼 
“张文峰同志从金石桥镇党委副书记任上才调六都寨不久,走得太早了!”“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无不令人扼腕痛惜!“这样一个好干部,太可惜了。”当隆回县六都寨镇党委宣传委员、人大主席张文峰因公殉职的噩耗,传到金石桥镇后,无论是该镇干部、同事,还是当地百姓或他曾经的帮扶对象,无不深感悲痛。
图片
11月11日上午8点10左右,张文峰准备从六都寨镇前往司门前镇开会时,突感身体不适,后独自开车前往隆回县人民医院检查。因突发心梗,最终经抢救无效,于上午10:30左右逝世,年仅42岁。
2015年,张文峰从大水田乡组织委员任上调往金石桥镇,先后担任该镇组织委员、镇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扶贫等工作。在金石桥镇任职期间,张文峰工作兢兢业业、不讲价钱,不计个人得失,用忘我的拼搏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过硬的功夫投入到工作中, 他把群众的事牢记在心,当自己的事一样去尽全力办好,用一件件平凡朴实、关心入微的实干爱民之举真情暖民,赢得了群众对他的拥护、支持与爱戴,彰显新时代基层干部的青春风采。



攀上穷亲,深情感动山乡
犁田界下,322省道边不远处,有一座木房子。这是金石桥镇南龙村一组村民古稀老人贺祝春的家。记者来到她家时,老人家正端着碗吃中饭。饭碗里白米饭上摆着一根鸡腿和半个还没吃完的荷包蛋。
“老人家生活还不错嘛。”记者和老人家拉起了家常。“这是搭帮政府的福,让我脱了贫,吃穿不愁呢!”老人家乐呵呵笑着说。
当记者问到他的帮扶责任人时,老人家记不得叫什么名字,拉着记者走到神龛下,指着一张卡片说,就是这个人,一个戴着眼镜的胖子干部。记者细看,一张“金石桥镇结对帮扶明白卡”上醒目地写着张文峰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帮扶措施。可见贺祝春老人虽不认字,但对胖子干部记忆深刻。
图片
记者从贺祝春老人的述说中,了解到,张文峰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每次上门不是油就是米,上门从来没空过手。2018年冬,天气寒冷,张文峰在一次上门走访时发现,贺祝春家里没有取暖用的木炭,连夜给她送来几袋,并叮嘱她晚上睡觉烤火,一定要记得把窗户打开一点。
为了如期帮助贺祝春脱贫,张文峰针对她家招婿入赘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切实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减免全家医疗保险参保费等各项政策待遇。2018年底,贺祝春一家通过女婿外出务工、家庭种养殖顺利摘除贫困帽。
谈到张文峰对她帮扶有什么感受时,贺祝春说:“他帮了我这么多,至今也没能留他在家吃过一顿饭,只能用一句话表示对他的感激了。”
贺祝春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胖子干部了,心里很想念。当记者告诉她,以前帮扶她的胖子干部调到六都寨去了,前天还因公逝世的消息时,刚刚还在高兴乐呵的老人家顿时伤心起来,抑制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南龙村11组75岁的陈青娥老人也是张文峰当年的帮扶对象。张文峰在第一次上门走访时,了解到陈青娥老人的家婆姓张,主动攀亲认了“家门”,还与这位贫困户 “家门”制定了详尽的“结穷亲”计划,并按照计划逐项落实到位。如今脱贫过上好日子的陈青娥忘不了张文峰对她家的关心照顾与帮扶。
“张书记是个厚道人,对人态度好,一点架子都没有。”陈青娥说,“张书记每次来我家都不空着手来,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他的恩情!”
,时长02:06
(点击观看视频,了解金石桥镇群众对张文峰的深情怀念)
同贺祝春老人不约而同,一想到张文峰这样年轻就不幸去世,她这位白发人不得不送黑发人的事实很是悲痛,几度哽咽。她说真舍不得张文峰这个家门就这样走了。她说自己很想去县城殡仪馆吊唁一下张文峰,送他这个“亲戚”最后一程。



一分菜地,温暖一片民心
“张书记为了我们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费尽了心血,他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怀念的好干部。领导好就是好,丑就是丑,我们老百姓不讲瞎话。”11月13日,在金石桥镇树仁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张文峰去世的消息早已传到安置点。但对于他的忽然离世,村民不敢相信。
安置点的村民不相信自有缘由。从安置点里的村民对迁来此地前后安居,张文峰忙前忙后,细致入微的一桩桩,一件件事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张文峰的感激之情。
2016年4月,张文峰担任金石桥镇党委副书记,主抓扶贫工作,这个金石桥镇唯一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工作理所当然落到他的头上。
图片
“安置点当时选址是一块荒地,可是没想到开工建设时却发现存在沼泽的地质状况,需通过打桩才能落实基础,从而工程必定超过预算。为此,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文峰只得在相关部门间来回奔波。还有,这个取名“树仁”的安置点,是为了安置受地质灾害危害的树仁村村民。选址在石苗村,其他生活用地又得从临近的大田村获取。在建设过程中,张书记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所受的委屈也最多。”金石桥镇农综服务中心主任刘志介绍,
安置点的工程建设、以及对33户村民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哪件都得费神费力。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文峰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真情付出,村民有目共睹。安置点村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张文峰给他们争取来的“一分菜地”。安置点的村民离原来的居住地有几里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但是对种葱蒜、种小菜实在太不方便。张文峰了解到村民的生活难处后,平时不多话的他千方百计,费尽口舌,多方协调,终于做通了临近大田村村民的思想工作,解决了安置点村民的“种菜难题”。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如今很多地方要整治一根圳,一道沟,一条小河都怕难,何况张书记要把村民从这个村搬到另一个村,还要让我们能幸福的生活,可见他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村民李喜桃说,如果放在现在,可能工作会容易一点,会减轻一点他的工作量,因为树仁村、石苗村合并成一个村——上花园村。李喜桃认为,如果张书记办事不那么用心细腻、不那么对自己狠心,不那么扑下身子真心为老百姓着想!或许对他身体会好点,也许就不会这么走得早。
图片

图片
夕阳的余晖下,放眼现今的金石桥镇上花园村(原树仁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子,黄色的外墙与房前的绿植交相映衬。房子外墙上粘贴的“走出大山天地宽,勤劳建设新家园”“手牵手搬迁安居,肩并肩创业致富”等红色标语熠熠生辉。安置点居民或在房子前作针线活,或推着婴儿车带儿孙,或聚在一起话家常,一派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景象。在每栋房屋的墙上,一块块黑底建设工程质量永久性责任标牌上,金色文字“张文峰”那么闪亮耀眼。
生命如花,张文峰用平凡却满含深情的行动温暖了一片民心。天堂没有病痛,一路走好,也请把这份来自远山的浓情怀念带走!
来源:魏源湖畔


阅读 27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