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 ⑥丨洞口县曲塘村党支部原书记许又石:“主心骨”催生主导产业
湖南日报
2023/11/3 9:57:2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佰龙
曲塘村地处洞口县竹市镇,竹城(竹市镇至城步县)公路横贯而过。全村约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8亩,其中水田1369亩、旱地759亩、林地面积3659亩,人口2378人。该村有脱贫人口281人,村集体经济曾一度十分薄弱。这些年,曲塘村一直在奋力追赶。尤其是受益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村里大力发展“雪峰蜜橘”产业。如今,该村柑橘产业基地2480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去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柑橘种植大户年收入超过60万元。昔日穷苦村,如今成了“甜蜜窝”。10月28日,洞口县曲塘村,登高望远,翠绿的橘叶、橙红的橘子,山居最美的风景呈现在记者面前。73岁的曲塘村老党支部书记许又石,正在堂屋含饴弄孙:“来来来,吃瓣橘子!”。在村里担任过15年党支部书记的许又石,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始终关注着村里的变化。对村里近十年的变化,更是如数家珍。许又石端出自家种植的雪峰蜜橘招待大家,指着房前屋后的橘园说:“我这一亩多橘园,每年可以增收1万多元,做养老钱是够花的。”说完,他带着记者绕到后山,指着远方的山头说,原来这些山头都是荒山,杂草丛生、荆棘遍布,现在荒山变橘园,秋天上山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呢。许又石介绍,以前村集体有几百亩茶园,还有一个茶叶加工厂。由于无人打理,加之村里穷、矛盾多,更没人愿意接手,都荒废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拿不出办法。“终于等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他们和村干部一道,带着村民干,这些荒废的土地流转后,种上了雪峰蜜橘。”2013年,曲塘村成立斜口柑橘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39户,将村里原来的单户小规模种植,发展成覆盖全村的规模种植。合作社在“雪峰蜜橘”传统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宫川、尾张、尤良、山下红、红美人、南柑等优良品种,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许又石说,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主心骨”——杨相爱。1992年,决心下海打工的许又石,将村支书的“接力棒”交给了杨相爱。当时村部只有个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村集体经济负债3700多元。杨相爱接下重担后,成立产业合作社,流转抛荒土地,规模种植雪峰油茶、雪峰云雾茶和雪峰蜜橘。脱贫攻坚时,他帮助贫困户脱贫,仅合作社每年给脱贫户以及周边村民开出的劳务费就达50多万元。乡村振兴正当时,杨相爱带着村民建设美丽庭院,安装亮化路灯298盏,让全村95%的住户通了水泥路。同时建起了宽敞的村委会大楼、文化娱乐广场、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和医疗室。村集体经济摆脱负债,向每年50万元的目标迈进。记者见到杨相爱,他正在接打电话。“你要多少?5000公斤?我这里有简单包装,也有礼品装,可以现场提货,也可以快递。”杨相爱挂掉四川客商的电话,饶有兴致地聊起作为曲塘村主导产业柑橘的前世今生。《洞口县志》记载,曲塘人杨期戬于1939年复耕马良山,栽种蜜橘400株,并创办了家庭果园,成为洞口第一个集中连片种植的柑橘园,所产橘子还上了“国宴”。2013年后,斜口柑橘产业专业合作社陆续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有了“主心骨”的曲塘村民,从最初的500亩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洞口第一个千亩柑橘产业园,穷山窝弥漫着蜜橘的清香。记者随许又石走进曲塘斜口塘美丽庭院,他指着一些角落,讲述庭院的过往:这里曾是臭水塘、垃圾场;这里曾是牛棚、鸡舍……那时的村子,让外人看了,觉得很没“面子”。“小姨,我放假还要到你那里去玩,你们那里比城里还要美!”许又石带记者来到村民付珍芳家,她正和6岁的外甥女通电话。付珍芳说外甥女来村里过暑假,爱上了美丽庭院,都不肯回省城了。付珍芳还记得多年前嫁到曲塘的场景,从老家黄塘村到曲塘村有20公里,没有通公路,大家点着煤油灯夜行,从午夜走到凌晨,花了4个小时才到婆家拜堂成亲。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付珍芳夫妇买了车、修了房。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去年光荣退休,付珍芳放弃省城工作回到村里接班做村医。“现在曲塘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付珍芳说。2022年,靠种植“雪峰蜜橘”鼓起腰包的曲塘人,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村民筹资、筹料,共筹得150余万元,着手打造美丽庭院。建设美丽庭院,村民杨相了的土砖老宅需要拆除。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虽已搬进新房,仍然不肯舍弃老宅,还将其当杂物间使用。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说拆了老宅做菜园,菜园还归他。老宅换菜园是亏本的“买卖”,左邻右舍都认为他不会同意,可为了美丽庭院的整体规划,杨相了爽快地答应下来。杨相了老人带了个好头,村民的建设热情高涨。因地制宜,用果木、茶树等当植被,使用砖、石、瓦、竹、木等做材料,深挖历史、乡风、民俗等文化底蕴,打造出有特色、有韵味、有品质、有文化的庭院,为曲塘增“值”添“颜”。许又石说:“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心理变化最大,对村里的事情,过去‘骑墙’旁观的多,现在主动参与的多。这些年,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现在家里有四五亩橘园,每年收入4万元以上,这些钱不但可以养老,还能时不时接济孩子们。以前谁会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当初因为曲塘村太穷,选择逃离家乡,下海打工。打工期间回乡两次。第一次回乡,村里95%的住户通了水泥路;第二次回乡,美丽庭院建成了,跟城里的公园一样。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贫困户既可以入股当老板,又可以打工拿工资,工资不比外出打工低。曲塘村昔日贫穷的根本原因是离城远、土地薄、人口少。我曾经对这个村不抱任何希望。村里有了主导产业以后,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停车场、公园、休闲长廊、百姓大舞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注册用户,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宁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