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厉害!隆回这个扶贫工作队被《人民日报》点赞

厉害!隆回这个扶贫工作队被《人民日报》点赞

人民日报 2020/5/7 9:33:08

隆回这个扶贫工作队被《人民日报》点赞!


“五一”假期,惦念着还有几亩魔芋没种下,王后春连夜驱车往村里赶。“怕的是过了立夏,大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山路崎岖,目的地是地处湖南省隆回县高寒山区的冷溪山村,主体海拔在1000米到1500米之间。隆回县医保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后春,是扶贫工作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5年多来,他带着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全村647人脱贫,于2018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

为巩固脱贫成果,去年下半年,扶贫工作队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根据村里气候土壤特点,早早与村里两家合作社谈好,计划今年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入100亩魔芋种植产业。

一切妥当,就等天气转暖,大干一场。魔芋种植,最重要的是引好品种。扩种100亩,要购入的种芋不是小数目。之前考察好的供种企业,因为疫情耽搁了些复工的日子,供应不上。


前边卡了壳,后边也打起退堂鼓。担心不能如期栽种,牵头的大户退出一半,村民也着了慌,眼看着还没开工的新产业项目就要黄。关键时候,王后春带着队员紧急寻找新的合作社,提供规模化种植基地。

正巧,村民郑秋林前些年承包了村里几片山头,发展中药材种植和鸡鸭养殖,也有多样化经营的想法,只是对新项目有些信心不足。

有意向就好说,瞅准这个机会,工作队马上上门做工作。在山上临时搭建的板房,郑秋林和王后春做起“可行性研讨”。

山头荒坡,不利开垦——用机器!村集体先行垫资,派挖掘机进山,先修路、再降坡,一天就可拓出旱地20亩。

缺人手,种植恐怕来不及——全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都攒着劲儿奔小康,出工出力不是问题。

少技术,没经验,怕担风险——联系魔芋加工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再向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求援,栽培、管护、收割、出售“一条龙”支持。

最关键的,种芋短缺咋解决?“现在网络发达,物流畅通,从外省寻找合适企业,肯定可以解决!”王后春拍胸脯保证。


一席话,彻底说服郑秋林。3月中旬,产业基地红红火火地建起来。

合作社鏖战急,个体户再跟进。“我家也种两亩!”贫困户杨政娥和丈夫常年在长沙建筑工地打工,今年2月上旬去长沙没找到合适企业。返回老家后看见工作队忙前忙后,便加入进来。一些往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待业在家,正赶上项目。

没多久,另一个参与产业项目的合作社联系上云南一家企业,答应供应种芋,前提是当场现金结算。郑秋林的中药材还没售出,实在拿不出资金来。王后春想到从银行申请农业贷款,可一算时间,还是来不及。

“我出两万。”当晚的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会议上,王后春决定出资帮助垫付种芋款。“我掏一万。”村委会主任杨杰楚说。“我垫一万。”村支部书记郑桂洪说。很快,就凑齐了5万元。

3月31日,2吨多种芋运进村。工作队给参与项目的村民一户户派送。两个合作社立刻行动,吸收贫困村民,将种芋种到新翻耕出来的地里。村民杨一民以前种过魔芋,是个“土专家”。忙活完自家的地,又义务指导各家各户。“快来看,我家魔芋已经冒出两根芽儿了!”

在山顶指着成片的魔芋种植基地,王后春高兴地说:“这里条件差一点,但老百姓和干部不惜力,一定要赶上脱贫致富的进度。”


阅读 1544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