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长的板凳围在四周,在板凳前生起木炭火盆,一起抬着笨重的音响放到舞台之上,再抱来各式各样的道具堆在角落,隆回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的晚会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62243904272997.jpg)
(花瑶篝火晚会现场。)
这是一个正月里的夜晚,草原村尚且寒冷,这一场本应在操场上围着熊熊篝火舞动的晚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淅沥小雨而转移到了礼堂中。
说是晚会,布置其实极为朴素,没有人要求会场安静,没有人要求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着,这不是一场只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演出,乡里乡亲们在腿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团坐在一起共享这一个质朴的夜晚。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68499555057843.jpg)
(花瑶篝火晚会现场。)
随着音乐响起,草原村的村民们头戴红黄相间的大圆盘帽,穿着色泽绚丽的挑花服饰开始了表演。直到此时,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土气的乡间舞台,以至于当我看到花瑶族民们舞蹈时无比灿烂而真诚的笑容,我的心猛然地告诉我它的雀跃与滚烫。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71714903301181.jpg)
(杨雨老师与孩子们亲切交流。)
花瑶的热烈,是你还羞涩地在一旁犹豫不前,他们已经来拉起你的手舞蹈。花瑶的动听,是清脆的锣声下八旬老人唱起“呜哇山歌”,响彻礼堂的蓬勃生命力。花瑶的可爱,是黝黑的花瑶小朋友朗诵《遇见·草原》的真挚与无邪。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74900021544518.jpg)
(草原小学孩子们朗诵《遇见·草原》)
谁能想到,这个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草原小学的三个孩子能去到北京,甚至拿下了2021年“华韵之声”语文朗读大会全国团体总冠军。当孩子们身着鲜艳的花瑶服饰,发出那纯净的旷野呼唤,我们无一不被深情打动,正如杨雨老师吟唱起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或许就是花瑶的魅力。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78016444086028.jpg)
(杨雨老师吟唱李白《赠汪伦》)
在这个不大的礼堂里,一切都显得有些粗糙、简陋,却让人倍感亲切。在这个小小的草原村,这一群热情而洒脱的花瑶族民们,牵动着我们共同庆祝最朴素的爱与温情。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81140782329365.jpg)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85828416343457.jpg)
(长桌宴)
花瑶坐落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境内,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这个神秘的部落,被郁郁苍苍的古树包围,树林中满是已有数百年的水青冈、槲栎等。在花瑶人眼里,这些参天大树是护佑家乡的神木,在崇木凼村还立有一块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有“永远畜禁”的禁山碑。走进村落,云雾笼罩的村庄中花瑶老人们围坐一起挑花绣裙,家有喜事的门户外生起炉火,煮制着热气腾腾的长桌饭,青年男女喜气洋洋地在堂前忙碌,孩子们四处嬉戏,时不时传来一阵黄毛小狗的叫声和鸡鸣声,真是颇有一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味道。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88957184586794.jpg)
(花瑶挑花)
不到一万人的花瑶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来的历史和图腾都绣在了花瑶挑花裙上。在东汉时,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就有花瑶先民“积集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他们以元青布为底,不打稿,不描图,全凭一双巧手将飞禽走兽、日月山川挑制在经纬交错的布格上。在花瑶,六七岁的娃娃就开始学挑花,为了传承这项技艺,政府还组织了手艺人到学校教授孩子们学习。这也是除“呜哇山歌”外,又一项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瑶技艺。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893744768600886.jpg)
(花瑶挑花)
花瑶的坚韧与柔情、古朴与生命力在花瑶的歌声中、舞蹈中流淌,也在他们炫丽的挑花筒裙、太阳帽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与花瑶的邂逅相逢是我们未曾想到的惊喜,却因为“诗话桥”古桥考察,让我们与这个伸手能碰到云雾的地方不期而遇。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900036355087561.jpg)
(隆回朴塘桥考察)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929874893644696.jpg)
(隆回仙磴桥与80岁守桥老人)
或许要感谢那一座又一座田野间守候了无数寒暑的风雨廊桥,让我们来到了隆回,也因为那一首又一首楚楚动人跨越了千百年的诗歌,让我们在此寻访动人的乡土记忆。
![图片](https://photo.4305.net.cn/upload/image/20230211/6381170747960820557972586.jpg)
(隆回朴塘桥)
某些遥远的地方,不知何时我们会前往。颐和园的“绣漪桥”,绍兴的“广宁桥”,龙胜的“孟滩桥”,佛罗伦萨的“老桥”,威尼斯的“叹息桥”,《廊桥遗梦》中见证了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爱情的“麦迪逊桥”……这些桥度过悠长岁月,有神态有灵魂,殷勤地招呼我们过去听那片土地上安静的生活与浪漫的故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相信总有一日我们会相逢,也总有一日我们会彼此牵挂。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注册用户,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宁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